找到相关内容662篇,用时3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的终极?——立足于“负向价值”的佛教信仰发生

    ”(“万法皆空”、“人法俱空”)。另外,由于“思维(“阿特曼”思想)的影响,大乘佛法其实仍然设立了心性本体(如来藏、法性、法身、第八识、真如自性、妙明真心等等),认为所谓“解脱”,就是“返本”到...中庸的处世)思想元素,却唯独少了“圣”(是位格意义上的“圣”而非成王成圣的“圣”)或“”(位格意义上的“”而非神秘主义的“”)的元素。  总之,原儒对“天道”是“背负性秉承”,汉代以后的儒学因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0059830.html
  • 《新唯识论》研究·导言

    的反太极。此系学说之大旨在于通过某种超越动物性生存状态的内心体验以证会宇宙本体,后来在大乘佛学东渐中土之后即与由印度教说所流衍之如来藏缘起的思想相融汇。而先秦儒学另一巨擘荀子的学问则得力于“大哉乾...会心的诠释者将全部的生命融入其宗经,到了得意忘言、经皆泯的境界的时候,久已羽化登仙的经典原作者好象借助这不可思议的因缘起死回生,开始接着原来的思路继续其思虑活动――如此意境便非普通所谓“六经注”或者...

    陈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660002.html
  • 弥陀圣经──《阿弥陀佛圣典》研究

    ,不取非佛说”,非外道、非太阳崇拜净化等邪说 四六三  五、《大经》以普贤行,大悲饶益众生;特勉断恶修善于娑婆、勤修功德福田之篇幅甚多,非他经能比 四六四  六、尚缺《圣典》原稿《弥陀说林》作为...  (四)原译本《魏译》注释│(曹魏康僧铠译本《佛说无量寿经》):  五译之中,大经注疏,集于《魏译》。前十种除了太虚著作之外,具见于《大正藏》或《卍续藏》之释经疏者:朝古注仅隋净影、唐嘉祥两家完存...

    杨满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760037.html
  • 具足之性与原罪之灵

    的一句名言看来是有必要的:“从人到,无路可通”。  最后须要提及一个佛学界长久争持的问题。“如来藏—佛性”之学说兴起于大乘运动从初期进入后期的过渡阶段,一般认为由于它的“”色彩太浓,致使于佛教...顿悟;  闻说不著,即不取无我,是顿悟;不舍生死  而入涅槃,是顿悟。  ——河泽神会  人“化作”、人之潜在神性的显露和变为  现实,并非人的单纯的内在发显和自我实现;只  有人在区别于上帝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5060628.html
  • 从“批判佛教”的“基体说”角度看

    万物所依存之本体,是万物生起之最终因、唯一因,亦是万物形相差别消灭所归之“原质”。因此,奥义书称“彼”为“”、“大梵”、“不变灭者”、“”等。此“(a^tman)”作为常一不变、独立自在之实体...da)”或者“场所哲学(Topical Philosophy)”类型,实即是印度吠陀(Veda)与奥义书(Upanis!ad)等印度婆罗门教思想传统的“梵论(a^tman- va^da)”的翻版,直接...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2061371.html
  • 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

    三期佛教,在理论上、行践上,都有它一贯的特徵。这三期佛教,正像人的一生;初期佛教是童年∶它活泼天真、切实,批评阶级制、苦行、迷信、祭天、淫荡、,指导了不苦不乐的人生正轨。不过,正法的内容,还没有...于死亡与鬼,同时也对治了偏于与永生。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7谈人生佛教还不圆满,要谈人间佛教才能完整。他说:“称印度佛教末期为&...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3661388.html
  • 永明延寿佛学思想研究

    阿赖耶识是不常也不断的,如来藏、佛性、心皆然,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讲的肉团心,也不同于婆罗门教中的。既不是有,也不是无。既然没有,那么善恶果报又由谁来承受呢?《宗镜录》卷六十六云:“虽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失。善恶之业因,苦乐之果报。非有人,能作能受。但是识持,因果不亡。”“由此故知,定无实。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相现。愚者于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2761447.html
  • 玄奘大师所传的唯识佛法的特点(1)

    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所熏成的习气。如执实有上帝、真主、等以为大我,能够创造一切、主宰一切。  (7)一般的分别法执习气;谓有情的第六意识,缘邪教所说蕴、处、界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所熏成的习气...云阿赖耶识?由能摄藏诸法因果性故,说名阿赖耶识;又由有情摄藏此识为性故,说名阿赖耶识。此中摄藏有三义:摄藏诸法的因性(种子)是此识的能藏义,摄藏诸法的果性(熏习)是此识的所藏义,又由有情摄藏此识为性故,是...

    释悟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2261680.html
  •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

    ”,其中并没有实体或的存在。般若中观以“空”消解知识、理性,因此“空”成为描述主体作双遣辩证思维的过程,但是通过解构语言与经验,才能达到...解说了“如来藏”,但是脱却了“如来藏”的神学色彩,这是瑜伽行派“种性”说的特色。   “如来藏”是...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2961689.html
  • 法脉——教派:法相唯识宗之中国命运

    ;分别执”,将意识活动执为实有,亦是幻有,其境界实在真如本识之下。至于西方宗教神学中的“”,同样“难为本体”。也就是在这接受和评说西方...;为万法之本,诸行之因,乃唯识哲学最根本的失误。这一失误,使其哲学名曰无我,实为有,乃为“”,从而使“自性菩提,果安在耶”?因此,大乘有宗始终不能...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5461717.html